关键词: 全国招教
25、孙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小学语文老师,对所带班级有充分的了解,并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。一天,他在给学生布置语文作文作业的时候说:“春天到了,请同学们利用周末走向大自然,仔细观察并完成一篇记录和描写春天的作文。”紧接着,孙老师根据全班学生的能力分别提出了要求,他对学习程度低的学生说:“请你们在感受春天的同时,用手机如实拍下春天的景象,录下百鸟的声音。”对学习程度中等的学生说:“请你们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出春天的景象。”对学习程度较高的学生说:“请你们引用借鉴中外名句描写美丽的春天。”
请根据案例,回答以下问题。
(1)请问此案例中孙老师在教学中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,并解释其含义。
(2)结合案例,谈谈教师在贯彻教学原则时的要求是什么?
(1)案例中的孙老师在教学中贯彻了直观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。①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,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,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,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,从而比较全面、深刻地掌握知识。这一原则的提出是由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的。孙老师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,让学生走向大自然,在观察自然的过程中感受春天,体现了对直观性教学原则的运用。②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,要从课程计划、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,面向全体学生;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,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,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,获得最佳的发展。孙老师根据全班学生的能力差异,布置程度不同的作业,说明其注意到了学生的个别差异,做到了因材施教。
(2)①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包括: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;将直观教具的演示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;重视运用言语直观。②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要求包括: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;教师要了解学生,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;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、爱好,并创造条件,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都得以发挥。
26、王老师在教《再别康桥》的过程中,向学生提问:“这首诗歌抒发了诗人告别母校时的感想,题目却用了‘再别’而不是‘告别’。这是否文不对题?题目是否该改一改?”王老师的问题“一石激起千层浪”,学生们纷纷从不同的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。在活跃的讨论中,大家一致肯定“再别康桥”这个题目不能改,整首诗虽没明显体现出“再别”,但这首诗是诗人故地重游因物是人非有感而发的诗篇。“再别”一词奠定了整首诗歌的感情基调,表达了诗人对母校无尽的留恋之情。至此,疑惑释然,情理并露,该课在学生们的争辩声中顺利结束。
(1)请结合案例分析王老师在教学中主要贯彻了什么教学原则。
(2)请结合案例分析王老师运用了哪种教学方法。
(1)王老师在教学中主要贯彻了启发性教学原则。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,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,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、积极探索,生动活泼地学习,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,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案例中的王老师首先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,然后引起学生们活跃的讨论,纷纷从不同的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,最后得出了一致的结果。王老师的做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,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和探索,使问题得到了解决。这表明王老师在教学中主要贯彻了启发性教学原则。
(2)王老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讨论法。讨论法是全班或小组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,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,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。案例中的王老师让同学们围绕“再别康桥”这个题目中的“再别”是否应该改成“告别”这一问题展开讨论,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。这表明王老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讨论法。
2024年教师招聘官方微信客服
手机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,添加客服老师微信领取
相关推荐:
手机登录下载
微信扫码下载
微信扫一扫,即可下载